杜海鸥,上海观赏石协会黄浦分会会长、 上海盆景赏石协会原副会长、上海著名古瓷器古石收藏家、上海中福古玩城顾问。
杜海欧,1958年生,安徽省马鞍山人,师从我国己故著名收藏家胡兆康先生,对瓷器、玉器、书画、古盆以及观赏石有较深造诣和丰厚的收藏。其对赏石底座的配置独树一帜,极具明清古意,深得国内外同行赞誉。其盆景制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,吸取融入其他艺术之长,亦颇多得意之作。他是一个低调的人,是个只有圈内人才知道的行家,在上海赏石界的中坚里有很高的人格号召力。。
一、他的瓷器和师承
杜海鸥常常下午来到他的“始北山房”,这里摸摸,那儿看看。始北山房是他开的古瓷器店,存放的几乎都是杜海鸥搜集来的官窑瓷器。
在瓷器与瓷器之间,杜海鸥走得小心翼翼又从容潇洒——瓷器很脆弱,经不起碰撞,走路时必须十分注意;而杜海鸥如此熟悉每个角落,何处需要侧身或将身体略蜷缩,都已融入血液和本能,在这“动弹”不得的天地间,他毫无拘束。
闲来无事,杜海鸥会邀请三两知己,泡壶茶、点颗烟,在茶香氤氲和烟雾缭绕中品瓷器、聊掌故。“始北山房”琳琅满目的官窑瓷器,足够他们讲上一千零一个故事。不过很多时候,被瓷器围绕的杜海鸥心心念想着的,却是故事以外的故事,那些他尚未收入囊中的宝贝
最近杜海鸥看中一套瓷器,但拍卖市场上开价高达千万,他只能望洋兴叹。更令收藏家胸闷的,则是所谓“漏宝”。杜海鸥清楚地记得,当年在东台路古玩市场,一个直径约40厘米的明永乐一把莲大盘,开价5万元乏人问津,“现在能卖到500万元呢,翻了100倍啊!”
“收藏是一门遗憾的艺术。”杜海鸥幽幽地说,没有人能把所有宝贝都揽入怀中,“我们只是尽量减少遗漏。”杜海鸥的眼神,闪过一丝悲哀。不过在这方面,被称作“看宝先生”的他,“战绩”应该算很不错了。看看“始北山房”的宝物就能知道,杜海鸥的“立升”有多大。尤其是“花神杯”,他最珍贵的一套藏品。
几经周折得“花神杯”
“那还要追溯到我的‘启蒙时代’。”那时杜海鸥初涉收藏,经常泡在常德路上的古玩市场,结识了不少“老法师”。有一天,某位老法师神秘地问杜海鸥:“阿拉窝里厢有样好东西,侬想来看看吗?”杜海鸥慕名而至,摆到他面前的,是12只五彩瓷杯。
“这可不是一般的五彩杯。”见杜海鸥看不出“门道”,老法师为他指点迷津。原来这是一套瓷杯,每只杯子代表一个月份,杯子上画着一枝当季的花卉,反面并配有诗词。“啊, 这就是康熙时期的花神杯啊!”听完介绍,悟性极高的杜海鸥立刻反应过来。翻到底座,上面果然题写着“大清康熙”四字。
老法师把这套花神杯保存得很好,原配的象牙底座和包装布盒原封不动,杜海鸥越看越入迷,老法师见状开价1000元。当时的瓷器一般只要几十元,100多元是高价,12个杯子1000元,“算天价了。”但杜海鸥觉得值,咬咬牙成交,凑钱买下。
然而一年后,杜海鸥偶然相中了10个大件瓷器,急需8000元用于周转。此时恰好有朋友提出以1万元收购花神杯,几经考虑,杜海鸥出手了。“还觉得幸运,一件换十件,赚了2000元。”
直到几年后的1995年,杜海鸥懊悔不已:在香港佳士得,有一套花神杯拍出了700多万港元!“哎哟,那几天懊恼得觉都睡不着。”所幸杜海鸥后来又见到了一套花神杯,他毫不犹豫,把“宝”留住。
之后,花神杯就成了杜海鸥的“镇宅之宝”。“现在买卖瓷器,每年经手的总有200多件。但无论如何,这套花神杯绝不出手!”杜海鸥说得斩钉截铁,他打定主意要和“花神”终身厮守。
看走眼“自罚”2万元
即便是“看宝先生”,杜海鸥也不可能百发百中,“怎么可能没上过当呢?没那么神。”只是多数情况下,只能自认倒霉。这也是收藏界的规矩,谁让自己看不准货色呢?杜海鸥甚至能把这条规矩发挥到极致。
某次,有位初涉收藏的朋友挑中了一件清代康熙年间的青花八宝纹胆瓶。商家开价2万元,比7万元的市价便宜不少。为了确认真假,朋友连夜请杜海鸥去鉴定。或许是“看宝先生”的名头挂了久了,杜海鸥有些漫不经心,粗看之下觉得很不错,了解到价钱后更认为划算。在他的首肯下,朋友出手买下了青花八宝纹胆瓶。
然而回家后,杜海鸥越想越不放心,次日去朋友家“验收”,发现这是光绪年间的仿制品。“看宝先生”栽了跟头,杜海鸥二话不说,自掏腰包2.5万,将这个胆瓶买了下来,最后以5000元转手他人,“我当然跟下家讲清楚的,弄虚作假我玩不来。”
因为一次无心之过,杜海鸥“自罚”2万元。这就是他的待友之道,也是他的收藏之道,两个字,“真率”。在杜海鸥的另一处古玩店“顽石斋”的斋名下,就题有一段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《真率铭》:“吾斋之中,不尚虚礼,不迎客来,不送客去。宾主无间,坐列无序,真率为约,简素为具……”
对于一个收藏界来说,虚假,是永远的敌人。“我被骗过,所以不容许朋友再吃亏。”杜海鸥如是说。
拜师如认爹
没有人是天生的收藏家、鉴赏家,“看宝先生”的火眼金睛,也是通过“炼丹炉”,慢慢熬出来的。
“那时候我啥都不懂。”杜海鸥口中的“那时候”,指1980年代。“其实我读书的时候就迷古玩了,经常去常德路旧货摊淘宝。”工作后,杜海鸥仍闲不住,兴趣广泛得无边无际,加入盆景协会,向老收藏家学习瓷器鉴赏。
给杜海鸥帮助最大的,也是他的恩师,便是著名官窑瓷器收藏家胡兆康先生,时任上海盆景协会副会长。起初,杜海鸥收藏瓷器全靠感觉,不懂得鉴别真假好坏,也闹不清官窑还是民窑,“光挑奇形怪状、花纹绚丽的。”听说胡兆康善于鉴赏瓷器,就拿出自己的得意藏品——康熙青花缠枝莲纹小瓶,请他评价。
谁料想和往常一样,胡兆康依然摇了摇头,轻声但坚定地说:“这东西不行。”“这可是我花70多元买来的,”杜海鸥有些急了,“抵两个月工资呢!”随后,他“指点”胡兆康看瓶底的“康熙”落款。胡兆康瞟了眼后笑了:“这的确是旧瓷器,但是光绪时期的仿制品。”原来为了牟利,伪造前代款识的“造假”行为古已有之。见杜海鸥很沮丧,胡兆康邀请他上门看看“好东西”。
那天杜海鸥踏入房门,眼前一亮。胡兆康家住新闸路的一栋老式里弄,不算太大的面积里,隐藏了许多稀世珍宝。胡兆康历数家珍,整整转了一下午。其间胡兆康拿出一件清康熙人物纹棒槌瓶,杜海鸥掂了掂、看了看,联想起自己的“宝物”,不禁惭愧。
“果然很不一样!”两者的手感、造型、胎骨及气韵等可谓天壤之别。“真品的青花发色咬得牢靠,胎面细腻紧密,手感较重。而我那件光绪仿制品只是虚有其表,发色轻浮,胎面也比真品轻了不少。”原因就在于真品用的是景德镇的“高岭土”,密度大;仿品则达不到这样的工艺水平,手感会很“飘”。
“给我好好上了一课。”杜海鸥感念至今。通过二十几年历练,杜海鸥经手了数千件瓷器珍品,逐渐成了“老法师”:釉面亮度多高、上手重量有多少,都心中有数。
杜先生认为师父就是爹娘,如今他师父已逝14年,师父去世时他为师父擦净遗体,全程操办送师父上路,杜先生每年清明带着儿子给师父上坟。杜先生的口头语是:男人办事要大气、要有腔调、要记恩!他至今仍把师父的遗像恭恭敬教放在自已的书房。他师父考察了杜先生的人品、水平十余年后在逝世前二年才答应收其为徒。至今春节必去给师母拜年。其实,他自已骨子里就是个古董。
杜先生感概地说,“20年来,也就是我起步以来,瓷器的价格共经历了两次大跳跃。”杜海鸥告诉作者,刚开始瓷器价格偏低,几千块说不定就能买到“国宝”。1980年代起,港台古玩收藏家和古董商人大量涌入内地,硬生生把瓷器价格炒高了。十几万、几十万、上百万……杜海鸥亲眼看着瓷器价格不断攀登新高峰。
至2003年以后,随着收藏热,瓷器价格再度飙涨。杜海鸥1991年买下那套花神杯,才花了7万多元,现在市价已经翻了200多倍,可见十几年间涨幅之大。
杜海鸥向作者展示了几件他的顶级藏品,和花神杯一样,都是十几年前以几万或几十万购得的,“翻了不知道几倍。”
|